村舍城市化

昨天在東莞的一個村子過夜,發現農村城市化負面影響不小。

水泥地面覆蓋率增加,同時綠地覆蓋率減少,讓農村重複了城市熱島的失敗。日曬後村里白天熱,晚上也熱,而現在僅僅是清明而已。

寬8米、長15米、高4層,這是典型丁地結構,也就是所謂的宅基地模式。從外觀來看當然是受人詬病的火柴盒樣式,問了問,這並非村民相互效仿風格的結果,而是村國土所“標準化管理”的結局。在城市而言,規劃國土局似乎沒有這樣簡單粗暴的標準化,否則中國海外、万科、金地的樓盤全部要按照一個模板建成。

村級水平的規劃結果,樓房佈局單調機械,村里滿佈的樓宇被縱橫交錯的小巷分割,以往平房結構雖然簡樸,但是晚飯時候捧著飯碗、提著筷子,串門邊吃邊聊,倒也維繫著一段鄰里關係。現在丁屋往高處建,人均居住面積大了好幾十倍,反而社區關係越見淡薄,恐怕不是村民願意見到的新變化。作為管理者,對這個變化不聞不問,或者僅僅無動於衷。

昨天留夜的這條村子,基本上村民都在一樓留有車庫,日子過得比我好,同樣漸漸被城市化的冷漠相互隔絕。

0 评论:

張貼留言

top